首页

回眸s女王

时间:2025-05-25 23:41:39 作者:从“摘星辰”到智能化造车 多国青年长春感受科技魅力 浏览量:85544

  中新网长春5月24日电 (高龙安 苍雁)“上‘太空’的感觉太刺激了。”体验了30秒三维滚环,巴基斯坦留学生谭洁用手扶着同伴的肩膀,大笑不止:“这太疯狂了,你们也要试试。”

  三维滚环是训练航天员平衡能力的设备,也是筑梦星辰(长春)航天科教文旅馆的热门项目,来自东北电力大学的20余位留学生排队体验“太空的感觉”。

  5月23日至24日,来自俄罗斯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国、蒙古国等多个国家的青年留学生在吉林长春参加“感知中国——科技创新发展之旅”,他们走进企业、展馆,了解汽车、光学、航天等领域的发展。

  长春被誉为“汽车城”“光学城”,这里拥有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、第一家光学专业研究机构和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,也为中国航天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。

  走进馆内,满眼都是浓浓的中国元素和十足的科技感。轻触谷神星一号火箭残骸,特有的凉意直传指尖,让人联想起古诗词中的“手可摘星辰”和“高处不胜寒”;登上天和核心舱模型,亲手操作空间站同款“机械臂”,完成“太空舱”对接任务;戴上VR眼镜,从航天员视角观看神舟飞船返回地球全过程。

  苏丹留学生文华一边体验,一边自拍。“在这里我看到了非常先进的科技,这是一次神奇的旅行。”

  在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,津巴布韦留学生尼莎第一次观看3D全息板——眼前明明是一艘立体的“船”,却无法触摸到,她和同伴们研究了好一会儿,然后开玩笑地说:“这是魔法。”

5月24日,吉林长春,留学生在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参观。 高龙安 摄

  正在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就读的瓦努阿图留学生凯德发现,馆内有许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设备与实验。激光测距、电光转换、偏振光实验,他一边阅读说明,一边分析原理。“这些实验对我的学习很有帮助。”

  在中德合资车企——一汽-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车间里,每隔99秒就有一台汽车驶下生产线。

  这是中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,如今正加速智能电动转型升级。留学生们乘坐电动观光车在车间里参观,巨大的模具将整张金属板冲压成型,机器人与工人相互配合快速完成零件安装,不时还会与运送物料的AGV机器人相遇。

  喀麦隆留学生卡洛斯一路认真观察。他说,自己是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,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汽车制造业的大型机械。

  卡洛斯表示,相比在电脑前画CAD图纸和操作实验室设备,此行更令他增长见识。他说,从参观工厂的历史展馆到参观生产线,机械设备的变化说明这座工厂变得越来越先进。

  在厂区门前,留学生们围着几台刚出厂的汽车合影留念。卡洛斯说:“这里制造的汽车好漂亮,或许有一天我也会从事汽车行业。”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不满生产成本上涨 希腊数百名蜂农在雅典举行抗议

近年来,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秉持ESG理念,走上转型之路。论坛现场,ESG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多个企业和品牌展示和讨论的关键词。论坛还发布了“品牌,让世界更美好”通用 ESG优秀案例、年度公益品牌、年度可持续发展品牌。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军表示,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关乎公司的未来,更关乎每一个生命的健康。西门子医疗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初衷,其可持续发展承诺分为三个板块:医疗服务可及性、资源保护和多元化的人文构建。

小黄象携手中国国家U18冰球队,以热爱书写冰雪传奇

如今,郑超豪的妻子林玉霜也长期支持丈夫的公益事业,她同丈夫一起创立“诚济关爱护士基金”,已帮扶和奖励护理工作者2000多人次。女儿郑祎梦上班后的第一个月工资就捐到了“诚济关爱护士基金”,周边的朋友、同事需要帮忙,她总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。

2024年“春之旋律”音乐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

三亚3月16日电 (李倩)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16日介绍,有民众15日在三亚湾海滩发现一头海豚搁浅,随后,该协会与禹途救援队、海昌生物保育中心赴现场展开联合救援。

国庆假期 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迎旅游高峰

9月4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博消息,日前,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王福州涉嫌受贿罪一案,由辽宁省铁岭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,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。经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,由铁岭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。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。

两岸菁英文化研习活动在天津大学开幕 海峡同文书院揭牌成立

在躬行教书育人中弘扬教育家精神。高校必须准确把握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实现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,引导学生把爱国情、强国志、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。高校教师应自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,解决关键核心技术“卡脖子”问题,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,立足中国实际,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,努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,加快构建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、话语体系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